二手设备贸易

二手设备贸易

资本涌入二手车重回高速增长

发布日期:2017-06-26 09:10    浏览次数:88

 同一天,国内3家二手车电商平台召开发布会,其中两家发布最新融资信息。一直被人看好的二手车,市场投资热度似乎再度“沸腾”。其中,二手车更是信誓旦旦,推出全国直购战略,颠覆现有的交易模式。

无论3家二手车平台是有意争夺外界焦点,还是无意碰巧,这背后反映了二手车新一轮“风口”已经来临。据不完全统计,今年资本涌入汽车交易平台,累计已经超过了120亿元。

分析指出,这是在政策的推动之下,二手车市场发展重返中高速。今年前4个月,全国二手车累计交易380.99万辆,同比增长21.11%。在整体汽车市场较为低迷的现状下,二手车销量不减反增的态势足见行业的火热程度。

资本涌入

70家机构布局二手车领域

6月15日,二手车正式宣布获得超4亿美元b轮融资,投资方包括hcapital、招银电信新趋势股权投资基金、首钢基金旗下京西创投、dragoneerinvestmentgroup等,老股东红杉资本牵头并追加此轮融资,经纬创投、蓝驰创投、山行资本等持续跟投并追加投资。二手车本轮融资创下二手车领域b轮融资规模之最。在此之前,2016年9月二手车完成超2.5亿美元融资,同样是二手车领域最大a轮融资。

就在同一天,另外一家二手车交易平台也宣布,在3月份获得的c轮融资基础上,又完成了5亿元人民币的c+轮融资,领投方为酉金资本及一带一路基金,水木投资集团跟投。

事实上,融资仅是这个行业投资热潮的一个缩影。据不完全统计,已经有接近70家投资机构在该领域布局,汽车交易平台今年上半年获融资超过120亿元。

“实际上,资本是提前布局,很多三年前就已经关注了,这次时间点纯属巧合,今年融资的企业很多,资本对二手车市场一直是高度关注的。”业内人士表示。

资本涌入二手车重回高速增长

政策发力

二手车重回高速增长

为什么二手车汽车交易平台如此受到资本“青睐”?

据数据显示,2016年全年中国二手车交易量累计同比增长10.33%,达1039.07万辆,首次突破千万级大关。据预计,到2020年全国二手车交易规模(过户数)将达到2000万辆,交易额达到1.5万亿元。

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行业前景刺激了资本的快速涌入。实际上,今年二手车市场大热,政策的推手至关重要。

今年3月,商务部、公安部、环境保护部联合印发了《关于加强二手车环保达标监管工作的通知》,再次明确要求各地取消已经实施的限制二手车迁入政策。6月20日,公安部启动机动车号牌管理改革,购买二手车也可保留原车号牌,旧车转让或报废后,原车主再行购买新车或者二手车均可使用原号牌号码。同时,放宽使用原车号牌时限,将使用原机动车超过三年可以保留该车号牌的要求,调整为使用一年后即可申请保留。

毋庸置疑,机动车号牌新政将大大提高二手车的流通速度,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车源进入二手车市场。而二手车保留原车号牌的申请时限从之前的半年提高到一年,则又可以使得车主在换车的时候,能更好地使用现有号牌资源。对二手车行业来说,让买卖双方在号牌的处理上有了更大的自由度和选择性。

“过去很长时期,二手车交易是被压抑,尤其是过去各地二手车限迁政策的实施,它的活力大幅降低。今年,二手车交易市场会保持一个很高的增长量,不超过30%。但是有可能是缓慢的,不是一下就恢复的。”罗磊表示,未来一段时期,二手车交易市场会保持一个比较高的增速。

模式创新

试图打破二手车行业“bug”

然而,二手车市场这么多年一直处于“看好”,但实际上发展却是“起伏不定”的尴尬状态。这其中除了政策因素,更关键是二手车业务形态自身存在较多“bug”。不过,二手车平台在资本的推动下,在以各类“创新”试图打破之前的行业诟病。

据悉,为了进一步提升业务,二手车启动了“全国直购”业务,到2020年,将构建2000家线下门店和100城对200城的物流线路、20个中心仓、100个中转仓,从而保障车辆交付能够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。

“通过商业数据洞悉消费者行为驱动业务创新升级。”业内人士表示,深度改造传统行业,需要两条腿快跑,依托线上技术能力+线下团队能力,建立了强大的基于大数据和智能算法,以此来构建创新的核心壁垒。

实际上,二手车电商的市场渗透率并不高,有数据显示,2016年中国二手车电商整体行业渗透率数值为13.9%,相比日常消费品的电商渗透率,当前二手车电商行业渗透率处于较低水平。截至2016年,二手车电商在整体交易量中仅仅占有12%的份额,线下交易仍然占有绝对优势。

“不管做什么业务,只要是创新业务,抓的点准,对企业提升会比较大。”业内人士表示,从宏观层面来看,要打破二手车的行业弊端,一方面需要全行业去努力,另一方面需要法规和行业诚信体系的建设,共同推进。

免责声明:本网站发布的所有内容,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、图表、标志、标识、广告、商标、商号、域名、软件、程序等,除特别标明外,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,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处所有。我们致力于保护原作者版权,若涉及版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0319-5322811